前几天,搬新家。亲戚都来我家庆祝。我先生的姐姐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也来我家玩。
大女儿西西已经11岁了,可是看起来却很羞涩,与大人一起吃饭基本不会有眼神交流。我们问她话,她基本不会回应。有次我先生很执着的问她什么时候开学,问了4遍,她终于回答了一个问题。
可是她与她6岁的弟弟在一起的时候,非常开朗,跟弟弟一起玩、一起疯,十分活泼,完全不像是与大人一起接触时候的样子。
先生的姐姐一家人都很着急,觉得西西这么大孩子了不说话。见到我们让她叫人,她不叫。跟我们说,西西这个孩子就是笨,这次期末考试,语文考65分,数学考70分,唉,这么笨,以后怎么办?!读书不好就算了,还不说话。你看,她就是不喜欢讲话。见人也不叫的。说这些话的过程中,西西都在一旁听着,低着头吃自己的东西。
其实,当我们在谈论一个孩子的时候,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孩子是有很大力量的。比如,就像西西,大家每天都在说她,西西就是不喜欢说话,她就是很笨,她就是成绩不好。这种看起来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,在孩子心中就会产生极大的作用。她会告诉自己,反正我就是不喜欢说话的,你们也都是这样看我的,那么我就不说话。这就好像,一个小孩可能只是有一次没有吃青菜,结果父母就总在吃饭的时候提醒他“你不要不喜欢吃青菜,吃青菜好。”但是这句话,就会有个强化效果,在孩子的心里就会一直被强调,我就是不喜欢吃青菜的,我不吃也是有原因的,因为我不喜欢。
有时我们的一句无心责备,然后一直的重复,都会变成一种心理暗示,在我们的孩子心中留下一个痕迹。而这个痕迹又随着我们不停的刻画而慢慢变深,最终变成孩子的一个心理疙瘩。
虽然我们经常说,孩子很单纯,他们想到什么看到什么,不会隐瞒或者绕弯;但是,孩子也是敏感和聪明的,他们都是一张白纸,我们在这张白纸上如何勾画,他们就会出现怎样的图案。所以当我们与孩子交流的时候,我们的某些言语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心理暗示效果,我们就更应该注意,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言语环境和成长环境,让孩子在我们的关怀中长大。